□ 欧资源
用“原生态”这个词来说明或标志其作品的本色原味,是近几年来在演艺、文学界常用的。青歌赛分组设有原生态唱法,文学作品推介时也有用原生态之类的说法。我对此并没有作太多的考究,以望文生义式的理解,原生态无非是说其作品的“土”而不“洋”,“俗”而不“同”,“俗”而致“雅”。有人说过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原生态也是不可“复制”、“克隆”的,是本色的。
《湘永人》是我来湘煤集团工作后有机会读到的来自煤矿最基层的期刊,一开始给我的就是这种感觉——原生态。说的都是煤矿的事,矿工写自己身边的人和事。我生长在煤矿,与煤矿的情缘与生俱来,读着《湘永人》里的文章总是倍觉亲切,或身临其境,或感慨万千,或掩卷深思,或开怀仰笑。对矿山生活的熟知使我对《湘永人》的理解体悟多出几分。我自以为读了些书,但近些年能够引起共鸣、令我激动的不多,读《湘永人》使我内心的激动油然而生。
《湘永人》是湘永矿业公司党委、行政、工会主办的一份内部期刊,我没有翻查这份刊物源自何时,出自谁的主意,但我要为决策者的这份心意、这种创意、这份执著叫好。作为一个企业,尤其是一家步入暮年的煤矿企业,要办的事很多,困难也不少。改革发展、生产经营、安全稳定,哪件事都重要、繁杂。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重利轻文的时下,不急功近利,不浮躁轻狂,潜心做事,能有这份心境,并坚持着办下来,还办出了特色和影响,首功当属许永德、刘湘才。他们能够这样做至少说明其本人心境的平实高雅和对众生的敬重引导。作为社会人,不单是吃喝拉撒,情感的表露,意志的传导,心灵的沟通总是要的。《湘永人》已经成为湘永人共同的精神家园,于是我对企业文化的力量也有了更深的理解。
《湘永人》寄托着数代湘永人的眷恋。翻开首页,翻身作主人的喜悦、劳动竞赛的火热场景,一张张朴实的笑脸和一帧帧记录着光荣的照片,唤起人们对那个时代的记忆。“老照片”把我们带回到火红的年代,湘永人艰苦创业的日子。如果把《湘永人》中记录的那一串串故事演排一下,肯定是另一部“激情燃烧的岁月”。没去过煤矿工作的人也都晓得煤矿的艰苦,在煤矿工作过的人对那段经历多是终身难忘,更何况这些“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儿孙”的老煤矿?“时光巷道”把从建矿之初以来的往事,通过作者的叙述生动鲜活地呈现在我们面前。对往事的眷恋是因为我们曾经为之奋斗为之付出过,痛苦也好荣耀也好,都成为了时光巷道中的一段,这是人生最宝贵的东西。原湘永煤矿曾经有过的辉煌和湘永公司今天的坚持,正是几代湘永人努力的结果。翻看“老照片”,行走在“时光巷道”,每个人都会为之感动。人是不能数典忘祖的,如果对过去吐唾沫,那就意味着是对父辈和我们自己曾经为之奋斗过的否定与不敬。
在今年的第三期上,“湘永人家”和“湘永人物”,记述着我们身边的人和事,亲切感人,平凡可敬。《无言的母亲》叙述了生活的艰辛不易,母爱的伟大坚强。《推不垮的亲情》和《一家三口献爱心》记述的是今年“5·12”汶川大地震后事,简单的故事,平凡的人物,彰显出的是爱的光芒,一种是亲情之爱、骨肉之情,一种是人性之爱、无疆之爱。来过煤矿的人都说矿山人情味浓,有时我在想这或许是艰难的生存环境造就的。人们来自四面八方,终日在黑暗深邃的井下工作,正是亲情爱心把我们紧紧连在一起,苦中有乐,虽苦也荣。生命和生活才美丽,人生路上有了爱才不会孤独。“铁管家”唐铝是矿山子弟,当过兵,按算也有四十几岁了,一名普通的坑代员,管的对象是简单的井下单体支柱、∏型梁、液压泵等,我在矿上工作多年,对这个不起眼的岗位的难度和重要多少有些了解。管好了节省的费用不是小数,敷衍塞责马虎了事谁也说不出什么。真要管好就要下功夫,“铁管家”有一段描述:针对回采容易丢单体、∏梁,唐铝每天在调度室当派班纪录,只要那个班回来,他就要跟着下去,盯住不放。如今铜角湾矿每月租赁费已降至二万四千元,而此前是三万八千元。如果工作都精细到这个程度,责任落实到这样,成本控制就不会是空话。“走向与倾斜”这原本是采煤学中的技术术语,初看也弄不清怎么会与一位党支部书记的高尚情怀有关,读过之后原来是姚安华同志“干工作有劲头”、“待工友有情义”、“对家人有愧疚”的精神风范,向我们展示出一名基层党支部书记工作沿着事业的走向矢志不移,热情向工友和连队倾斜。作者没有点题,我这样理解行么?
文学不仅是纪录故事,更是教化引导人向善。《湘永人》设有“湘永人论坛”、“黑土地文苑”、“八面来风”、“科普之窗”、“他山之石”等栏目,我叹服编辑的用心和独到的专业素质,立意高雅而又脚踏实地,瞩目远方而又着眼自身,寓教于乐,寓教于理,小故事寓大道理,发人深思,催人向上。言论述评,全由员工自由发表,在畅述和沟通中相互启发;领导意见、群众心声在交流中融汇凝聚。我在想,《湘永人》在发行和传阅中潜移默化地给人以启迪,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在这里有了新的诠释和范例。生活原本是最真实的教科书,生活中的点滴总是在不知不觉中教会我们怎样生活、怎样做人做事。《湘永人》从最初的策划到现在每刊印出,伴行的是湘永人。歌颂的湘永人,获益的也是湘永人,便江河畔的湘永虽老,却始终有活力、更加有魅力。
围绕《湘永人》耕耘的是一群文学爱好者,写大家熟悉的人和事是有难度的,难在这些平凡的人和事要能打动人,催人奋进,又不能拔高,更不能造假,唯有真实才能感人,他们做到了点燃别人、照亮自己。编排效果对于一份刊物来说如同装扮,俗话说得好“佛靠金装、人靠衣装”,好的编排会让美文增色,视觉效果更好。看过几期之后,我看编辑们的水平不错,期刊众栏目、图文、版式都是匠心独到,相映成辉。
早些时候就想对《湘永人》写几句话,迟未下笔,看过几期之后,也不再忌笔拙思浅,写下这些文字,是因为感动,或是灵犀……
(作者系集团公司党委书记)
|